“胰岛素中的茅台”市值近千亿,投资人如何解读医药赛道?
2020-07-13 15:00
梁颕宇认为,港股IPO新政、科创板的开板,让很多医疗健康企业成功上市。医改政策、老龄化、用户对医疗需求的变化也将推动医疗健康行业快速发展。
口述|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梁颕宇
采访整理|李碧雯 编辑|马吉英
图片来源|被访者
刚上市两周,甘李药业(603087.SH)又登上了市值新高峰。截至7月13日,甘李药业股价为236.51元/股,总市值达948.64亿元。
而在6月29日上市当日,甘李药业发行价为63.32元/股,开盘价91.18元/股,总市值约365亿元。
在此之前,甘李药业上市之路颇为曲折,两次冲刺IPO未果。但另一方面,因其超过90%的毛利率,被冠以“胰岛素中的茅台”之称。公开资料显示,2017~2019年,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91.35%、92.13%和91.78%。
启明创投是甘李药业上市前最大机构投资方,早在2010年便已投资。甘李药业也是梁颕宇加入启明创投后投资的第一个生物药项目。十年前,梁颕宇就曾预测,中国医药行业的巨头在十年后会出现新面孔,而现在变化已经出现。她相信再过五年,变化会更大。
近期,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梁颕宇接受《中国企业家》杂志专访,以下为专访整理:
我们真正意义上进入医疗健康领域投资,是在2008年。投资甘李药业的时候,A股还没有科创板,所以我们只想着去主板上市,也没有想过去香港市场上市;我们投资再鼎医药的时候,也没想到可以在三年内去美国上市。当时想的是可能需要等待比较长的一段时间,等到公司有利润的时候再上市。
实际上,我们所做的投资,都是所投公司处于早期,我们能够预计到的是什么时候有利润,公司会怎样发展,但是最终它会在哪里上市,我们并不一定想得特别清楚,毕竟中国、美国的资本市场处于快速变化中。
这几年上市政策变化比较大,港股IPO新政、科创板的开板,让很多医疗健康企业成功上市。我们在未来的18~20个月会有近20家公司有望登陆资本市场,其中有超过一半是医疗健康企业。
另外,医改政策、老龄化、用户对医疗需求的变化也将推动医疗健康行业快速发展,其中将不断有新机会涌现,医疗健康领域的行业龙头正逐渐形成。
同时我们也要警惕投资过热的风险。过去很多关注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机构正在经历一轮洗牌,现在很多基金都逐渐消失了。
退出渠道多元化
过去两年里二级市场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一级市场的投资节奏和投资策略。
香港推出IPO新政正好满两年,有近20家生科板企业上市,包括我们投资的康希诺生物、启明医疗等;去年推出的科创板,使得很多公司陆续上市,我们之前投资的三友医疗也在科创板上市了。
对于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人来说,原来大家处于观望状态。当百济神州、再鼎医药在美国成功上市后,有几家企业也想按照同样的路径实现上市,但最终还是回来了。在美国上市的确不容易,美国的投资者对新药的要求比香港的投资者更高。我们看到,很多原本想到美国上市的公司,最终选择了香港市场和科创板。
当然港股投资人对医疗健康企业的看法也经过了一个调整的过程。IPO新政刚出来的时候,以新政的规则上市的企业定价都比较高,上市之后的表现没有达到投资者预期,导致抛售的出现,也导致港股医药股普跌。
我们看到,在港股上市的医疗健康企业的Pre-IPO轮估值较高,二级市场的价格调下来之后,会导致投资者不赚钱甚至亏钱。2018年,康希诺生物路演的时候,就得到过类似的提前反馈,更为困难的因素还包括康希诺生物是港股第一只疫苗股,没有可以对标的公司。
康希诺生物上市的时候整个市场较为低迷,公司的市值不高,后来市值慢慢起来了,找到了一个平衡点。对于投资者来说,这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现在,对于医疗健康企业来说上市地的选择有很多。比如创始人希望以人民币融资的,在科创板上市比较合理;如果是中外合资的公司,既可以去科创板也可以去香港上市。
医疗健康企业要不要建构“A+H”股?我认为还是依照公司自身的需求。实际上去年H股全流通了,如果公司申请全流通的话,就不需要特意在A股上市。当然企业希望两边都融资,或者认为国内的市场很重要,会希望同时在A股上市。比如创业板企业泰格医药,随着国际化的推进,需要获得美元融资,因此准备在港股上市。
医改带来的新机会
这几年,有几个因素推动了医疗健康板块的发展,包括国家的医改政策、人们对医疗需求的变化、老龄化人口的增加,当然也包括这次新冠疫情的影响。
七八年前我们初次看很多医疗健康企业的时候,和现在不能同日而语。作为投资人,我们见证了他们成长、产品质量不断提升、逐步拓展海外市场的过程。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我们希望达到一个目标,就是往后其他国家会认为中国的医药产品是非常可靠的。
我还记得十多年前,当我进入医疗健康这个领域时,正好是非典时期,当时国内一些大的诊断、研发做不了,要送到海外去做,而现在变化很大。同期我去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中国企业供应的绝大多数产品就是黑白超声,其他产品依赖海外进口。现在国产的产品逐渐成为市场的主流,比如心血管方面的医疗器械。当然,在新药研发等领域,还是需要时间慢慢培养。
让我感受比较深的是,医改的确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行业的发展。仿制药进入医保,很多创新药降价后被纳入医保,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比较早去投资再鼎医药的原因——国家从政策层面推动了创新药的发展,让病患可以获得这些创新药。
医改让医药医疗的一些领域增长很快。我们刚开始做医疗健康领域的布局时,每年投资两三个项目,到年底总结的时候,我们会说最好的项目投完了,没有其他的好公司了。过了五六年,我们发现每年投的企业越来越多,越来越好。
如果说我们为此做了什么?我们会说我们不断在做出改变,选择优质的公司,推动整个行业的国际化和持续增长。
不过需要警惕的是,很多VC行业关注医疗的投资者可能存在亏钱的风险。去年到今年,好几家新药公司的高管向我询问,现在要去融资很难,可不可以跟我们的被投企业合并,然后大家一起上市。如果双方不是优势互补的话,这并不容易。
我也看到,我们投资的启明医疗上市后,很多投资者转而去投资心血管方面的医疗耗材。需要提醒的是,现在市场上需要融资的公司,是行业排名不那么靠前的公司,投资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是,是不是能看清楚这些公司的未来发展?
10年前在一个展会上,我有一个预测,就是10年后中国最大的医疗公司可能就不是当时最大的十家了,现在我们已经看到了变化。我相信再过5年变化会更大,起码一些大的龙头企业会逐渐发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