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亿定增浮盈生变背后:高瓴凭什么在A股大举扫货?

2020-07-25 15:00

文 | 金卫

最近在市场上一路买买买的高瓴资本,突然被按下一颗暂停键。

7月22日晚,医药界大牛股——凯莱英的一则公告,让资本圈炸锅了。

作为再融资新规落地后的战投第一单,凯莱英最新公布的定增修订预案中,定增对象由高瓴资本调整为“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

今年2月,凯莱英发布定增公告,高瓴资本以123.56元/股锁定价格的方式出资23亿元,以战略投资者身份成为唯一认购方。若以7月22日凯莱英收盘价232元计算,按原方案进行认购,高瓴资本账面浮盈近20亿元。

如今,这一定增方案大修,意味着高瓴“战投”出局,定增计划的20亿“浮盈”变“浮云”。

这一突然的变化,市场猜测颇多,认为再融资新规中战略投资者正收紧。不妨跳开这个问题看看高瓴资本在做些什么?

7天连续四扫货

作为掌控近万亿资产的高瓴资本,被视为长青投资者的代表,其本身一举一动也是市场关注的焦点。最近,高瓴资本在市场上扫货多家公司,可谓是纵横捭阖。

7月22日,海正药业公告称,通过发行股份、可转换公司债券及支付现金向HPPC Holding SARL(高瓴旗下的基金控股)购买瀚晖制药有限公司49%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总额不超过15亿元。

这相当于高瓴资本通过卖出瀚晖制药间接入股海正药业,消息传出,海正药业连续走出三个涨停,股价较停牌前上涨33%。

而这只是近期高瓴资本资本运作的一小步,7月12日,高瓴以定增的方式入股健康元,成为后者第二大股东。仅一天后,7月13日,高瓴又认购了百济神州不低于10亿美元的份额;紧接着,2020年7月17日,高瓴再次豪掷约100亿元入局宁德时代,成为第九大股东。

20亿定增浮盈生变背后:高瓴凭什么在A股大举扫货?

一周多时间,高瓴四次出手,无论是出手速度还是出手频次,在现阶段资本市场上,高瓴基本无人能比。

近段时间高瓴在资本市场上的频繁出手,有市场声音指出,高瓴的投资策略几乎是遍地撒网,尤其体现在近期高瓴于生物医药领域的高频动作。高瓴曾表示,高瓴并不广撒网,强调坚持长期价值的投资战略,“不断挖掘潜在的企业动态价值”、“动态护城河”。

高瓴资本是谁?

高瓴资本于2005年由张磊创立,总部位于北京。它是亚洲管理规模最大的投资机构之一,专注于长期结构性价值投资,投资横跨一二级市场,覆盖VC、PE、Buyout等不同阶段。

CVSource投中数据显示,从2011年以来的10余年时间里,高瓴涉足了19个行业,共计300多次的投资,对于互联网、医疗健康、IT及信息化三大行业更是青睐有加,达到了61、54、32个项目,且都投到了头部企业。

高瓴资本官网称,公司同时拥有美元和人民币投资平台,受托管理的资金主要来自于目光长远的全球性机构投资人,包括顶尖大学捐赠基金、养老基金、非营利性基金会以及家族办公室等。

根据公开披露数据,高瓴资本曾为加拿大退休金计划投资委员会、旧金山雇员退休系统、耶鲁大学和梅约诊所等有限合伙人管理资产。

2018年,高瓴一次性募集到106亿美元,创造了当时亚洲的私募股权基金融资纪录。今年4月,市场上有消息称,高瓴启动多达130亿美元的新募资,其中近100亿美元将投入并购,而余下的则将分配给成长型投资和风险投资,准备抓住疫情之下经济当中出现的新机会。

张磊今年频频表示,重仓中国将是高瓴资本所持续关注的。“做企业的超长期合伙人”,这是高瓴资本张磊对投资标的重要原则,而高瓴始终秉持投资“三板斧”——沿着中国创新、科技赋能、做时间的朋友。

去年,高瓴资本以410亿入主格力,今年扫货力度不减,从科技创新到医疗健康,可谓纵横捭阖。

今年3月30日,华兰生物(002007)宣布引进战略投资者,高瓴资本出资12.42亿元入局。同在3月份,高瓴资本出资约10.56亿元增持港股公司微创医疗。5月13日,凯利泰(300326)发布定增预案,高瓴资本拟认购2100万股,约出资3.93亿元。6月29日,海吉亚在H股上市,高瓴资本作为9家基石投资者之一,合计认购1.43亿美元。

截至2020年一季报,高瓴资本出现在6家A股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中,包括凯利泰、金域医学(603882)、爱尔眼科(300015)、格力电器(000651)、泰格医药、海螺水泥(600585)等。除了格力电器和海螺水泥外,均为生物医药股。

目前,高瓴在医疗健康领域有大量的产业投资和产业经营,覆盖连锁药店、医院、创新药、医疗器械、医疗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高瓴在全球医疗健康产业累计投资160家企业,其中本土企业100家,海外企业60家。

20亿定增浮盈生变背后:高瓴凭什么在A股大举扫货?

张磊表示,高瓴坚定看好医药和大健康产业,这个产业在中国还在起步阶段,蕴藏着非常大的需求,高瓴会用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深耕不辍。

全球资金成本优势

今年7月,活跃在医药行业的高瓴资本开始跨界到新能源领域,而且一来就投了个100亿。

7月17日,宁德时代公布了其200亿非公开发行的认购对象,共有38家投资者参与申购,最终只有9家机构胜出,竞争激烈。其中高瓴资本认购100亿元,包揽了一半额度,这次定增之后,高瓴成为宁德时代的第九大股东。

从认购情况来看,高瓴主要胜在资金的成本上,其他机构认购价格在130、140元左右,而高瓴资本的报价高达161元,高出其他机构30多元。

有参与认购的机构人士自叹比不过高瓴。高瓴能够胜出,有这样一层逻辑:高瓴资金来自于全球性机构投资人,其资金的配置在全球市场,今年欧美国家央行大放水,资金成本普遍比国内低。

高瓴以低成本的机构资金,在竞价认购中有更多的优势,在竞争过程中占据主动权。在资本市场上,当然是出更高的价格会拿到更多的份额,这是高瓴能够取胜的另一关键性因素。

这一次,凯莱英定增计划生变,一度被市场解读为此前被热捧的战投式定增可能在监管风向上发生了变化。对于定增这块“肥肉”,不能由大股东和单一机构自己私下一商量就把利益送出去,可能对其他的中小股东和机构投资者不公平。尤其是高瓴资本这样握有巨大资金、资源优势的机构,可能会加剧不公平。

凯莱英修改后的定增预案中将唯一认购方改为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而这35名特定投资者具体包括各家公募基金、证券公司、保险机构投资者、信托公司、财务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等法人、自然人或其他合格投资者。

对此,市场解读为,这场定增“盛宴”将由独食制改为分食制,不论是从降低时限的锁定期,还是改单机构锁价为多机构询价,都意味着对流动性要求更高的公募产品,在定增市场的吞吐能力开始上升。

高瓴资本扫货按下暂停键,但这并不会终止高瓴的继续加仓,政策可能会作些调整,但拥有巨大资金优势的高瓴依然是投资领域的王者。

Facebook
Twitter
LinkedIn
Instagram